-传-
这个秋天,蒙超的风吹遍了内蒙古的每个角落。在呼和浩特的中山路、海亮、牛街、摩尔城……300多块公交站牌与广告大屏同时亮起绿茵战报。老年人拄着拐杖驻足,孩子踮起脚尖张望,青年握紧拳头加油——每一次传球、每一脚射门,都牵动整座城市的呼吸。他们屏息凝神,为家乡的球队
这个秋天,蒙超的风吹遍了内蒙古的每个角落。在呼和浩特的中山路、海亮、牛街、摩尔城……300多块公交站牌与广告大屏同时亮起绿茵战报。老年人拄着拐杖驻足,孩子踮起脚尖张望,青年握紧拳头加油——每一次传球、每一脚射门,都牵动整座城市的呼吸。他们屏息凝神,为家乡的球队
简称:内蒙古(行政文件中常简写为“蒙”,注意无“内”字简称,正式场合需用全称“内蒙古自治区”)
阴山,说起来可是北方草原上的一道“老脊梁”。别看它没什么拔地而起的高峰,一路绵延过去,平均就一千五六百米的身量,但在内蒙古那片大地上,几千年来,谁只要点头一望,心里就明白,这可不是随便能跨过去的地方。
“黄河百害,唯富一套”,这里的“套”指的便是河套平原,河套平原是黄河的冲积平原,这里土壤肥沃、灌溉系统发达,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附近的巴彦淖尔因为拥有大片可耕地,被誉为塞外米粮川。巴彦淖尔,系蒙古语,“巴彦”为“富饶”之意,“淖尔”为“湖泊”之意,“巴彦淖尔
丰收时节的河套平原,瓜果的甜香漫过田垄,红驼的铃铛响彻草原,直播间里的吆喝声穿透屏幕……这片融合了农耕文明与草原文化的土地,正以蓬勃的就业创业活力,谱写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。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。近年来,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立足1300多万亩耕地和3.8万平
从“零散田”变身“丰收园”的田野、到盐碱地蜕成“聚宝盆”的虾池、再到连续刷新纪录的小麦示范田……金秋九月,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,处处涌动着丰收的活力。
秋高气爽,在河套平原乌拉特前旗,昔日的“不毛之地”正披上绿装,曾经的闲置庭院也焕发新生,化作群众手中的“增收宝地”。先锋镇以科技利刃破解盐碱难题,让芦耳、糯玉米在荒滩茁壮成长;乌拉山镇三湖村则借黄河水润泽庭院经济,用小果园、小菜园编织出一条致富链。一镇一村,路
这片草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交汇之地,倚靠阴山南麓,由九曲黄河温柔环抱。绿意如毯的大地与湛蓝高远的天空相接,在视线的尽头浑然相连,展开一幅天地共绘的磅礴画卷。
内蒙古,这片曾以“风吹草低见牛羊”闻名的北疆,如今正以另一种身份震动全国——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820亿斤(约4000万吨)。